近日,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在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等粮食主产区调研发现,近两年,随着粮价市场化改革不断加快,东北玉米深加工能力大幅提升,去库存力度空前。
2016年******取消东北玉米临时收储政策,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。记者调研了解到,2017年后,东北玉米深加工项目呈扩张态势,有的已投产,有的仍在建设和计划建设中。
记者综合多方面信息了解到,2017年东北四省区的淀粉、乙醇等企业的玉米深加工能力接近4000万吨,2018年将达到4600万吨,预计2020年达到6000万吨。
在黑龙江省青冈县龙凤玉米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。这个企业通过现代化工艺将玉米深加工成玉米淀粉、玉米胚芽油、蛋白粉、蛋白饲料和淀粉糖等多种产品,把玉米这一主要农产品多重利用,吃干榨净。
青冈县又通过招商引资,引进一个年可加工玉米100万吨的玉米综合深加工项目,这个企业的投产使青冈县玉米年加工能力提升到220万吨。
青冈县只是一个缩影。2016年,东北地区抓住******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契机,大力推进玉米深加工项目达产达效。吉林白城近年引进了较多畜牧业企业和玉米深加工企业,大量消耗本地玉米。如2018年10月投产、年产300万吨的梅花集团玉米深加工项目,雏鹰集团和牧原集团分别上马400万头、200万头的生猪养殖项目等。
中央储备粮白城洮北直属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群分析称,随着梅花集团玉米深加工项目投产,本地玉米将难以满足其生产需求,粮食销售将非常激烈。另外,乙醇汽油将大面积推广等因素,都可能拉动玉米价格上涨。
记者从黑龙江省粮食局获悉,近三年黑龙江省累计新增玉米深加工能力1000万吨以上,2018年全省玉米深加工能力累计将达到2000万吨。去年上半年,黑龙江玉米深加工企业运行良好,实际加工量583万吨,同比增加109万吨,增幅23%。
黑龙江省粮食局调控处副调研员尹延涛说,玉米深加工项目靠近粮源地,有利于减少运输成本,一方面提高了东北玉米就地转化能力,增加了农民卖粮渠道,另一方面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,带动就业,增加地方税收。
东北玉米就地转化增加,外运量将减少。东北玉米外销一般通过铁路或公路,到辽宁港口下海,运往华北、南方。专家指出,玉米外运至南方减少,可能会加大南方对进口玉米替代品的依赖。我国对玉米进口实行配额,在东北就地转化能力提升背景下,南方企业可能会增加对高粱、DDGS(酒精蛋白饲料)等玉米替代品的进口,并且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有可能迎来“洗牌”。
大连******粮食交易中心是辽宁的******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的指定市场,负责拍卖临储玉米,买方可到卖方粮库查验粮食后,再下单确定交易意向,卖方见到提货单后一般要在两个月内出库。大连******粮食交易中心总经理李兴刚介绍,去年4月至9月,东北四省区共拍卖临储玉米7100多万吨,是历年******的,其中辽宁拍卖685万吨,内蒙古1100多万吨,吉林2000多万吨,黑龙江3000多万吨。
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从黑龙江省粮食部门了解到,去年以来,黑龙江省玉米去库存力度空前。去库存力度加大,主要原因是******改变了以往“顺价销售”原则,确定的销售底价更加贴近市场行情;对玉米品种实行区别定价,启动销售时间同比有所提前,并适当放宽竞拍企业条件。